《2024-2025学年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2024-2025学年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1 页/共 10页 2025 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 生 物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在适宜温度和大气 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分别为 E1和 E2,且 E1小于 E2;甲、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分别为 E3和 E4,且 E3

2、小于 E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1,则乙种植物能正常生长,甲种植物停止生长 B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停止生长 C光照强度低于 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 D光照强度高于 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下列与“中心法则”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B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产物中,可能存在氢键 CRNA 聚合酶具有催化 DNA 双螺旋结构形成的功能 DHIV 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中 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有关生物实验描

3、述正确的是()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取样调查 B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 D用15N标记 DNA双链的精原细胞,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占 100%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 C方便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 5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4、的是()第 2 页/共 10页 A08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间,酵母菌能量利用率与 612h间能量利用率大致相同 C08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 8h时达到最大值 D6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6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 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 B过程中一个 mRNA 分子能翻译出多个 PER蛋白 C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 DTIM 与 PER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

5、 mRNA 上的移动 7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 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C肿瘤细胞的 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D敲除与 ERS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 8(10 分)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

6、,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 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 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 二、非选择题 9(10 分)山鸡椒是我国野生芳香植物,其果实、花、叶和根等各器官中均含有一定的精油。山鸡椒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和柠檬醛。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3 页/共 10页 (1)提取山鸡椒精油与玫瑰精油的方法相同,常采用的方法是_,提取原理是_,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此方法不适用于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2)获得山鸡椒精油与水的混合物后,向液体中加入_可加速油水分层。然后再利用分液漏斗可将这两层液体分开,分离得到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_除去油层中的水分,_后除去固体物质即可得到山鸡椒精油。(3)分别提取山鸡椒果实和叶片的精油,其出油率如图所示,由图中结果分析,最适合作提取山鸡椒精油原料的是_,原因是_。10(14 分)因含 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