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过关检测》课后训练x》,以下展示关于《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过关检测》课后训练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1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12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12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对而不全得1分,共55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

2、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C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答案B3.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所有鱼类的总和B.生活在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和答案B4.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

3、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A.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C.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解析性别是个体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答案D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C.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注意压在边上的生物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

4、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答案D6.(2020山东日照五莲一中期末)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设置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类型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

5、18重捕364162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调查数据,可得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解析设种群中的总个体数为N,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32只,第二次捕获36只,其中标记的个体数为4只,则32/N=4/36,得N为288只,但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故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882=144(只/hm2),A项错误;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

6、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B项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30,雄性个体数量是38,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1519,C项错误;由于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口,故洞口数黄鼠数=360144=2.51,D项正确。答案D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计算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