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x》,以下展示关于《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三语文2024.0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在回望历史时,往往不自觉

2、地陷入一种历史的“幸存者偏差”误区中,用当下的时空环境和当下的认识、经验来反推先辈们所处的时空环境、当时的认知和经验,反推人类从远古走到当下的历史演进历程。当下的大都市很多集中在长江干流沿线,人口、经济的中心也越来越集中于长江两岸,所以,不论是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还是长江文化的传承弘扬等,都自然而然地更加重视干流主脉,而忽略支流支脉。这样的幸存者偏差,会让我们错失什么?具体来说,对于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哪里才是她的真正历史“主脉”?按照“偏差”思维,那肯定是长江干流,但跳出幸存者偏差的局限,我们会发现,汉江、汉水才是真正的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主脉之一,至少从文明初曙之后相

3、当长的一段时期是这样的。粗略地看,至少有三个逻辑主线能证明这点:一是先辈们受制于文明初曙期较低的生产力,还无法“征服”长江干流沿岸区域的环境,而只能在支流中上游沿线的丘陵地带生存繁衍。二是先辈们对长江干流源头的探索认识,也是随着拓展生存空间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深入的。一直到徐霞客时期,才大致确定了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游源头,之前的认识是岷江,再之前是汉江。三是汉江从西北向东南汇入长江,借着汇集秦岭南向之水的力道,畅通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区域之间的路途,从而推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以,我们对待汉江,也要赋予其崇高的生命源泉之礼赞要让她健康丰满,而不是羸弱瘦小;让她富有活力,而不是难堪重负;让她

4、青春永续,而不是老态龙钟。近现代以来,考古学从地面及地下的蛛丝马迹“信息”中推测文明的源头及演进路径。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视文字等文明信息媒介的溯源作用,但它只是评判人类社会整体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探寻那些在有文字、青铜、陶器之前的看不见的文明呢?就文化而言,人类对生存环境及群体生活空间的认知、表达和实践,最初一定是感性的,也一定是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后才趋于理性化,而理性化的集中表现,即为文字等文明信息媒介的出现。让我们对文明初曙时代做个场景猜测:在以采摘渔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时期,即新石器及农耕文明之前,人类应该还没有能力手工制作乐器等器具,只可能更多依靠自己的身体

5、、可采集的自然之物等,来进行这些感性情感的体悟认知、交流表达和传播传承。要论证这种猜测是否合理,我们必须跳出历史的幸存者偏差,到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源起的大河文明中,从万年之前的舞蹈、绘画等艺术遗迹遗存中去探寻。特别是在面对一个新的文明周期的到来,面对似乎更加无法预知的未来,就像我们探寻那些无法感知的历史一样,我们依然需要更多感性的认知、实践、传播等,来与理性的力量一道,导引我们,推动我们向前。其中,舞蹈、绘画等古老而现代的艺术,自始也必然至终地,源远也必然流长地,给予我们这样的感性力量和情感引领。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但细想想,也适用于人类与大自然的

6、关系。在人类文明早期,由于迁徙能力的不足,人们往往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范围较小的区域中,不同氏族之间的交往是较少的。由此,人们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接触,远远多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依然还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知这是否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早期人类往往是崇拜动物,而到了近现代,则崇拜人类社会中少数的某些杰出人物。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演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交往活动开始大幅超过人与自然之间的接触、交往,人类社会也日益复杂化,并在形式上日益脱离自然系统。这是人类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这个问题即包含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中国特色之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命题中。人类社会要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突出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作用。而要实现这点,则需要跳出历史的幸存者偏差,求解一系列发展生存悖论。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系统“边缘化”与人类文明“中心化”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具有“边缘突破”特征,即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主要突破,基本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