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选出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áo) 亘古(gèn) 啜泣(chuò) 谥号(yì) 露马脚(lòu)
B.泥淖(nào) 窠臼(kē) 嫉妒(jí) 铁砧(zhēn) 毋庸置疑(wú)
C.缢死(yì) 曲笔(qū) 山脊(jí) 缔造(dì) 气喘吁吁(chuǎn)
D.给予(gěi) 纤腰(xiān) 氛围(fēn) 内疚(jiù) 应运而生(yìng)
【题文】仔细阅读下面两个图表,用一句话概括“图表一”和“图表二”所提供的主要信息。(答案不超过10个字)(3分)
图表一:春节短信市场(中国移动)
年份 | 2005年 | 年 | 年 | 2008年 |
发送条数 | 8亿条 | 48亿条 | 78亿条 | 84亿条 |
增长率 | 503% | 500% | 62.5% | 7.7% |
图表二:中国短信市场规模(资料来源:易观国际)
年份 | 2005年 | 年 | 年 | 2008年 |
用户数 | 1.88亿 | 2.37亿 | 2.7亿 | 3.0亿 |
增长率 | 26.06% | 13.92% | 11.11% | |
市场规模 | 200亿元 | 280亿元 | 330亿元 | 360亿元 |
增长率 | 40% | 17.86% | 9.09% |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2)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题1: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描绘人物不是流,而是源 |
B.描绘人物不是源,而是流 |
C.展示技法不是源,而是流 |
D.展示技法不是流,而是源 |
小题2: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 |
B.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 |
C.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
D.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 |
小题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 )
A.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 |
B.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 |
C.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
D.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