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湖南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二作文】

湖南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二作文】,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湖南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二作文】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辉煌顶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B.古代传奇一般指唐代、宋代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但是明代、清代的传奇则是一种特定的戏曲形式。
C.《基度山伯爵》《茶花女》分别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小仲马父子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姐妹的作品。
D.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原野》等。

【题文】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然后给它写导语。(6分)
中央媒体再次唱响中国农民歌会
描绘新生活       讴歌新时代
导语:                                                                                                            
在滁州再次唱响的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让全国亿万群众感受到新时代农民对生活的由衷热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的坚定信心。作为歌会的重头戏——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主题文艺演出、第八届安徽花鼓灯会大巡游、安徽省农民画展、农民最喜爱的歌曲评选活动等都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11月7日播发《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唱响》、11月8日《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我的祖国>等60首歌曲被评为农民最爱》;中央电台在“中国之声”栏目中连续播出《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7号开幕》消息及录音报道《农歌会农民登台成主角》;11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举办》、《农民日报》第1版刊登摄影报道《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滁州唱响》。这些报道,充分展示了农民翻身做主的喜悦与幸福,热情赞颂农村改革的开拓与创造,激情畅想金色明天的富饶与美好。
(选自2009年11月13日《安徽商报》,稍作改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其间旦暮为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2: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斯人已逝,良知犹存
季羡林先生走了,昨晨8时50分左右从北京301医院走了,享年98岁。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太过熟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人们痛惜他的离去,不仅因为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精于语言的英才,一位连接中印文化、中西文化的摆渡人,更是因为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活到98岁高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就活超了“预算”。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谈到,季老的书里人生,同样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即使是在“牛棚”挨整时,也没丢掉自己的信仰。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甚至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
  今天,许多人在为名利奔忙,更有人因此失去了底线,全然没有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年冷板凳的毅力与真诚。而这方面,季羡林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皆堪称楷模。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与季羡林齐名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说,季羡林笃实敦厚,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张中行则认为季羡林以一身兼具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有时自嘲和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相比,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凡人的凡的经历”,但熟悉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毕生认真,饱尝苦头”,而他的《牛棚杂忆》也因此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季羡林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项桂冠,以求“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季羡林表明自己不做“国宝”,但他心里一定认同这种说法,即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选自2009年7月12日《新京报》)
小题1: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时间、地点和年龄,开门见山,简单醒目又具震撼力。
B.“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这句话说明季羡林的离去,是中国及世界的一大损失,突出季羡林一生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C.“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就更难!”这是哲学家斯宾诺莎赞扬季羡林先生一生为追求真理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
D.文章思路贯通,章法严整,先从季羡林生前的荣耀和成就谈起,然后从治学和为人来概括其一生的贡献和人格魅力。

E.本文文字典雅,字里行间饱蘸深情。告诉人们: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小题2:文章第四段引用胡适、饶宗颐、张中行等人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巴金先生曾说:“说的真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最后说“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湖南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二作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湖南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二作文】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