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赤壁赋》属文赋。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诗经》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故称《诗经》。
D.《虎丘记》的作者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2: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题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建筑
张  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唤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其亭台楼阁均随地绒形,巧得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
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误钰汰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而群体之士苏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相无论》,有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若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小题2: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D.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小题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得出中国群体建筑是“韵律和谐”的?(3分)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