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地理答案

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地理答案于2025-03-07发布,目前炎德英才答案网已经汇总了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地理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厦门市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2、2024厦门二检地理
3、厦门市第二次市质检2024地理
4、厦门2024高二地理质检
5、厦门市2024-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6、福建省厦门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7、2019-2024厦门高二地理质检
8、厦门市2024-2024高二地理
9、2024厦门市高三市二检地理
10、2024厦门高三第二次质检地理答案
6、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地理试题
3、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化学试题
碰撞后,B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电场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使与B能发生第二次碰撞,则经电场加速后的最大速度"应满足的条件为
碰撞后,对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解得
(3)碰后B运动到点所用时间为
的加速度
设运动到点所用时间为,则
若,解得
A.圆柱体所受浮力为mg
B.圆柱体所受浮力为mg
C.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可能为
D.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可能为
2.(2020天津13题3分)(多选)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S1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质量为m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为S2的圆柱形木块(不吸水)缓慢放入水中,松开手后,木块直立在水中且与容器底接触(部分露出水面),如图所示。若此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则( AD )
A.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B.放入木块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3、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数学答案
4、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生物答案
(3)图2流程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 (填“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小于后者”或“无法确定”)。
【答案】(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 (2) Ag Fe(NO3)2或Fe(NO3)2、Cu(NO3)2 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 (3)前者小于后者
【解析】(1)图1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有银白色金属析出,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可通过,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故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填: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
(2)由(1)知,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以下情形:若铁粉不足,则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为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若铁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亚铁;若铁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部分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铜,滤渣为铜、银;若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滤渣为铜、银;若铁过量,则溶质硝酸亚铁,滤渣为铁、铜、银,但滤渣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铁不会过量;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Fe(NO3)2或Fe(NO3)2、Cu(NO3)2;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若硝酸铜有剩余,则铁和硝酸铜会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通过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来判断;
(3)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故填:前者小于后者。
15. 质量相等的两份Zn粉,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说明盐酸具有 性。
1、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生物答案
2、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 答案
5.C
A、工业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氮原子守恒可知,x=3,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硝酸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2×63):(14+16)=21:5,故选项说法错误;
C、NO2排放到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D
6、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地理试题
3、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 答案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再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氧气均被注射器收集到)。
①实验中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可知该实验 (选填“放热”或“吸热”);
②结论: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 ;
③如图4所示由氧化铜做催化剂的反应,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 (选填“快”或“慢”);原因是 。
【答案】(1)
(2)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3)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3、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生物答案
1、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政治试题
2、福建省厦门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生物学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