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学年第二学期台州市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笔者:去年您荣获了“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您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叶嘉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人的心灵、品格、修养的提升的一种教化,不管是那些古圣先贤的论语孟子,或者是其他经、史、诗词,都是对人的心灵、修养
2、、品格的提升和锻炼。笔者:古典诗词对现代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叶嘉莹:只要你像我一样,体会诗词、体会那些古代的诗人词人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理想和心性,你会发现,不管是相隔多少年,它们都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我们是可以被感动的。所以杜甫曾经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宋玉是战国时代的人,杜甫是唐代的人,但是杜甫读宋玉的作品,他感动了。辛弃疾也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一个是晋朝的人,一个是南宋的人。南宋的辛弃疾梦见陶渊明,想他所梦见的陶渊明,就是陶渊明当年的样子。因为诗词不是空洞的文字。我常常说,真正的诗词,是用生命来写作诗篇,用生活来实践诗篇的
3、。生活里面,我们所读诵的,不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而是那些古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它给你很大的力量。笔者:在外行人眼中,西方文艺理论看起来非常枯燥,您当时用西方的理论来阐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方法有效吗?超然客公众号叶嘉莹:当然有效。我是站在中国的传统来讲的。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都是非常形象化的一个一个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寓言。而西方的语言是逻辑的、理论的。中国人讲批评,王国维说是“境界”,严沧浪说“兴趣”,王渔洋说“神韵”。什么是“境界”?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神韵”?你如果是传统很深的人,灵犀一点,就领悟了。可是外国就不是这样。比如说,我们讲一首温庭筠的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4、”。这时候我就用了西方的文学理论。“蛾眉”两个字,出处非常古老。诗经描写卫庄公的夫人,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熵蛴,齿如瓠犀。蝽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的时代,他们用最原始的语言来形容美女,“蛾眉”是说女子的眉毛像飞蛾的触须。总而言之,这就是“蛾眉”的出处,“蛾眉”就是美女的象征。如果“蛾眉”是美女的象征,而画眉毛,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于是这个词语就有了一种象喻的传统,到了屈原就说“众女嫉余之蛾眉”。西方说,当一个词语在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被使用很久的时候,这个语言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的语码。“蛾眉”本来是客观形容一个美女,到了后来,它就不是仅仅指美女了,对于读书人来说,美女之
5、“美”代表着他的才能和品行。笔者:柳亚子说过不到五十年,中华诗词的平仄格律就会消失,现在写诗词的人还很多。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叶嘉莹:当年有记者访问过我,问我是否为诗词的命运担忧。我说,诗词本身有它自己的生命,不在读者喜欢不喜欢,好的诗人是用生命来写作诗篇,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笔者:您能谈谈中华诗词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吗?叶嘉莹:中华诗词的价值在创作者本身。你是用生命写的,不是应付,不是点缀,不是口号,有你自己的生命,你的诗就是好的。教诗是把诗歌里面真正的生命美感告诉年轻人。(摘编自张芬、刘香兰繁花又向天涯发,明月还从海上来叶嘉莹先生访谈录)材料二: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全是出
6、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因此无论是写作也好,讲授也好,我所要传达的,可以说都是我所体悟到的诗歌中的一种生命,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力量。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当然在传达的过程中,我也需要凭借一些知识与学问作为一种说明的手段和工具。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是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他们的诗篇,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而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要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将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讲者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汇、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一种极大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与是否成为一个学者,是否获得什么学术成就,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这其实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曾经假托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过:“一个人要以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