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检测(二模)地理试题 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检测(二模)地理试题 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成都市 2022 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地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及其外围社会经济

2、联系密切的区域构成。下图示意都市圈发展的一般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 雏形发育期,中心城市( )A. 集聚外围区域资源 B. 与外围区域相互竞争C. 带动外围区域发展 D. 与外围区域相互协作2. 甲城市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城镇强,主要是因为( )A. 城镇与甲城市互补性强 B. 城镇经济水平高C. 城镇受中心城市影响大 D. 城镇距甲城市远3. 为进一步促进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适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增强中心城市虹吸效应 B. 推动产业分工协作C. 强化城市职能同质发展 D. 扩大人口迁移规模第 1页/共 11页【答案】1. A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在都市圈的

3、雏形发育期,中心城市处于发展初期,通常具有较强的资源集聚能力。这一时期,中心城市通过吸引外围区域的人力、资本、产业等资源,加速自身发展,A 正确;此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的关系以资源单向集聚为主,尚未形成明显的协作带动效应,也不存在竞争关系,BCD 错误。故选 A。【2 题详解】由图可知,城镇较城镇距离甲城远,理论上受甲城的影响应小于城镇,但由于城镇距离中心城市距离更近,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强于甲城,因此,削弱了甲城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C 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辐射带动作用而非互补性,A 错误;辐射带动与城镇经济水平无关,B 错误;由图可知,城镇距甲城市更近,D 错误。故选 C。【3 题详解】都

4、市圈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如中心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外围城镇承接制造业)可避免同质竞争,形成优势互补,B 正确。增强虹吸效应会导致外围区域资源流失,A 错误;强化职能同质化会加剧竞争,C 错误;扩大人口迁移规模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均非可持续策略,D 错误。故选 B。【点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都市圈作为城市化的高阶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圈层经济区,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和经济功能外溢输出,通过各种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传统食

5、品龙头企业多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常与当地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一些新兴小众食品品牌企业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成功抢占市场,形成与龙头企业共存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题。4. 传统食品龙头企业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保障产品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快速响应市场提高运营效率A. B. C. D. 5. 与传统食品龙头企业相比,新兴小众食品品牌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食品加工技术进步 B. 电商平台发展快C. 个性化消费需求增加 D. 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答案】4. D 5. C【解析】第 2页/共 11页【4 题详解】全产业链模式下,企业从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源头环节开始把

6、控,到食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进行严格管理,能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正确;增加就业机会,不是全产业链发展的主要目的,企业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等,错误;全产业链模式涉及环节众多,相对复杂,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灵活性可能不足,并非能快速响应市场,错误;通过构建全产业链,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中间交易成本等,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正确。 综上所述,D 正确,排除 ABC。故选 D。【5 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新兴小众食品品牌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这是其与传统食品龙头企业竞争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C 正确;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和电商平台发展快,对各类食品企业都有影响,不是新兴小众食品品牌企业快速发展的独特主要原因,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