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卷)重庆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康德卷)重庆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 年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稻壳及稻叶、稻茎的堆积,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还发现   有大量野生植物的果实及野生动物的骨骼,包括象、犀牛等热带动物的遗骸。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文化A最早驯化并且种植水稻B原始农耕与渔猎、采集并行C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D与南方热带地区有物质交流2. 西周初年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分封,情况如下表。对于西周初年的分封

2、,认识正确的是周武王克商,对先代贵族的册封,称为“褒封”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周公平定武庚(殷商遗民)及“三监”叛乱后, 册封宗族子弟和功臣,称为“实封”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在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召公奭 被封到邶,建立燕国;周公之子伯禽被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开国元勋功臣姜尚被封在营丘,建立齐国A. 褒封封国是西周分封的主体B实封是对原有统治势力的承认C褒封体现了血缘政治的原则D实封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3. 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蜀郡太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

3、为之始云。”下图为成都羊子山汉墓出土画像砖文翁讲学图拓片,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A. 统治者崇文重教的理念B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推行C成都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D四川地区私学的发展兴盛4. 资治通鉴中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一记述反映出北魏统治者  A维护鲜卑族特权地位B试图缓和社会矛盾C具有华夏认同的理念D重视学习儒家文化5. 据史书记载:976 年宋太祖下令“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1079 年,朝廷开始征收“侵街钱”,宋徽宗时期(1082113

4、5 年)则征收“侵街房廊钱”。中上都黄书渤大 都 海省河河南江北行省(属湖广行省)江东湖广行省大 江江西行省浙行省海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极力维护旧有坊市制度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D商业活动突破传统限制琉球6. 元征服江南之初,在扬州设江淮行省,管辖浙东、浙西、江东、淮东、淮西等地。  十五年后,江淮行省所辖的江北州郡改由新设的河南江北行省管理,并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如右图),只辖浙东、浙西、江东等地。这一调整旨在A. 加强君主独裁权力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7 页 共 7 页C削弱宰相行政职权D强化地方有效控制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

5、省示意图(局部)7. 明初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至明中期以后内阁出现首辅与次辅、群辅之分。严嵩为首辅时,其他阁臣“皆不预闻票拟事,政事一归嵩”;首辅张居正父丧还乡时,神宗“戒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毋得专决,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这表明当时A. 首辅权力失控B阁臣之间存在权力制约C专制皇权加强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8.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学者洪亮吉指出,“闻五十年以前米之以升计者,钱不过六七;布之一丈计者钱不过三四十一人食力,即可以养十人。”“今则不然,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 商品经济日益繁荣B社会发展隐含危机C高产作物

6、持续推广D吏治腐败不断加剧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在广东虎门外的沙角、大角二处设立造船厂、火器局各一处,聘请美、法有关官   员及工匠来华制造船械、枪炮,并辅教行船演炮之法,责令闽粤精兵巧匠悉心学习。这一主张A. 找准了国家发展出路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诞生C蕴含了师夷长技观念D反映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0. 有学者指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动荡与派系斗争不断,但两院制或一院制的国会一直存在。从 1912到 1928 年间,北洋政府共组成五届国会,颁布七部宪法,国家元首更换十次,而大总统、副总统名义上均依法“民选”产生。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政治形式得以维持C政治制度变革成效显著D宪法体系不断完善健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