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福州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年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x》,以下展示关于《福建省泉州福州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年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32024学年高三3月测评(福建)生物学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

2、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B. 糖原的元素组成与淀粉相同,功能也完全一样C. 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大分子,可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D. 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嘌呤,ATP能为细胞代谢直接供能【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多肽链中是N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所以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A正确;B、糖原的元素组成与淀粉相同,都是C、H、O

3、,糖原是动物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二者功能存在差异,B错误;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小分子,C错误;D、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D错误。故选A。2.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通过食物泡的形式摄取营养,食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吸收,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排出体外。如图为变形虫摄食和消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变形虫的摄食过程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B. 溶酶体中合成的水解酶参与了食物泡的消化过程C. 营养物质以食物泡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 与图示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答案】D【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一般是胞吐和胞吐,依赖

4、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变形虫摄食过程属于胞吞,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A错误;B、水解酶不是溶酶体合成的,是核糖体,B错误;C、营养物质以食物泡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与图示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D正确。故选D。3. 稀土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研究人员探究了稀土离子La3+、Ce3+、ND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稀土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稀土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强,当加入的稀土离子浓度大于2.22105mol/L时,超氧化物歧化酶

5、完全失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稀土离子的类型B.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 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pH等D. 失活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了稀土离子La3+、Ce3+、ND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稀土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稀土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强,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稀土离子的类型和浓度,A错

6、误;B、本实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一致,B正确;C、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pH等,另外还包括本实验中的离子等,C正确;C、失活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为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且失活后的蛋白质中依然存在肽键,D正确。故选A。4. 二倍体水稻(2n=24)经过染色体加倍可获得同源四倍体水稻新品种,研究人员观察到了四倍体水稻花药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甲、乙两个细胞,已知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水稻花药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 该水稻经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 若甲细胞中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则其处于减数分裂中期D. 乙细胞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与减数分裂后期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