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241年,

2、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据考古发现,与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风格相似的楚文化土坑竖穴墓和陶俑、器物出现在苏南、浙江一带,代替了本地吴越文化的土墩墓和印文硬陶、原始瓷器。这表明()A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B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C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致D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产生影响2.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

3、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3.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4.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在丘处机游历中亚时,当地的居民佩服这两个国家(西辽和西夏)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并称叹“桃花石(汉人)诸事皆巧”。材料反映了()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民族政权对峙中仍存在经济技术交流C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

4、技术发达D中国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5.明朝初年,统治者除了沿北部边疆建立重镇,派兵驻守,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各卫所、监苑牧军因地制宜地逐水草放牧马匹,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可见,明代马政机构的设立()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C密切了民族之间的关系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6.19世纪 60、70年代,总理衙门“分别办理在案”的国际活动如下表,上述材料说明当时()时间名称清政府的应对1867年法国巴黎博览会总理衙门“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遵照”, 政府并未派员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

5、清政府指示海关派员负责从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购商品前往参展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清政府指示粤海关税务司赫政等人“就便派为在美国公会处所照料一切”, 并“将如许陈设之件送与议会作为施济之用”。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清政府不断调适与国际社会的关系C清廷通过世博会拓宽中外贸易渠道D外交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7.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参议院迅速制定民国组织法,并将法制局局长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呈交参议院以资参考。然而参议院却将原案退回政府,并组成编辑委员会起草临时约法。3月8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3月11日,孙中山正式颁布临时约法。这表明()A民主共和的根基

6、不牢固B政党政治运作有法可据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维护D革命党人缺少政治权威8.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成后宣传内容的指示,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之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基础。”这一指示()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全面开展C显示了国共两党抗战的决心和毅力 D体现了共产党对局势的正确认识9.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复电联合国大会第一政治委员会主席阿彼拉兹,重申中国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一贯主张,并提议:“在同意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召开中、苏、英、美、法和印(度)、埃(及)七国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