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二模)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年 1 月 21日 信阳市 2024-2025 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2、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料记载,殷人所要祭祀的祖先非常多,其中不光是殷人本部族的祖先,其他方国、部族的先祖也被当作神祇受到商王室的崇敬与祭祀。商王把这些人纳入祖先神的列表,这反映了 A.对商王室政权的巩固 B.商朝是方国(部族)联盟 C.为陪祭商王室的祖先 2.西汉杜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仿)张汤,而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这反映出 A.皇命与

3、法律等同 B.封建时代无法可依 C.封建时代是人治 D.封建官员唯命是从 3.五代时,楚国官员高郁“请听民自采茶卖于北客,收其征以赡军”。楚王(马)“殷从之,置回图务(即商行),运茶于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马而归,仍岁贡茶二十五万斤,湖南由是富赡。”据此可知,当时 A.楚国政府收入依靠茶叶 B.政府控制市场交易 C.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D.官员参与商品买卖 4.宋朝时期,朝廷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度,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等。禁军实际上是受封建国家雇佣以服兵役;厢军实际上是受雇于封建国家以服杂役,他们是一支从事牧业、手工业的专业生产兵。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解

4、决军事问题 B.封建国家改变剥削方式 C.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达 高三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5.下表是“清代前期运河诸关税收比重变化表”。据此可知,年代 运河诸关关税岁入(万两)占全国关税总额(%)康熙二十五年 67.10 50.60 雍正三年 62.00 40.90 乾隆十八年 151.90 33.10 嘉庆十七年 141.10 29.30 道光二十一年 140.90 33.50 A.中国国境关税收入增加 B.运河商品流量下降 C.中国经济形势走向衰退 D.政府逐渐降低关税 6.严复说:“不幸吾国往者舍科举而外,且无教育。叩其普通知识,且不知长江所

5、经为何省,高丽西藏居国之何方。若夫实业莫大于制造,制造莫盛于五金,而五金之性质何如,采炼之方术何若,问读书之子,有前闻者乎?”由此可见严复 A.主张科举改革 B.主张发展实业 C.主张教育改革 D.主张废除科举 7.下表是“清末商办报刊增长比例变动情况表”。这反映了 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1895 1 33 1902 22 76 1896 1 1903 22 73 1897 3 30 1904 37 64 1898 26 76 1905 20 56 1899 4 40 1906 40 90 1900 7 67 1907 31 74 1901 11 50 1

6、908 41 85 A.商报控制了中国舆论界 B.报纸成为传达民意的主渠道 C.政局变化影响传媒发展 D.当时中国政府放开言论管控 8.近代史上,上海职工大众入帮会的人数,据估计,在邮局方面约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全市职工入帮会的比例可能更大些。若加上各行各业各单位职工自发组织的兄弟会、姐妹会、关帝会等,以及地方帮口等的人数,那在全市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大。这 A.说明工人阶级缺乏组织 B.反映工人阶级的小生产意识 C.影响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导致工人阶级组织的有效性 9.毛泽东 1956 年 11 月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不是正确?我赞成这种意见,就是说,从前四年的情况可以看得清楚,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本正确。”“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像有的同志所说的,光注意骨头,不大注意肉。”这可用于说明 A.一五计划存在突出问题 B.当时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一五计划脱离中国实际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要性 高三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10.20 世纪 80 年代,重庆市某县一家供销社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对其 90 多名职工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甚至自谋出路,但领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