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0届语文5,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0届语文5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说》选自《孟涂文集》,作者姓孟名涂,清代人
B.《问说》开头第一句就是全文中心论点,此句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C.“师心自用”是成语,意思为:以己心为师,自以为是
D.“切于身心性命之事”中的“性命”,旧时代指受于天的善性
【题文】阅读下面一组关于“粤语”的句子,回答问题。(6分)
①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或白话。
②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声调语言。
③粤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广发使用。
④粤语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⑤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⑥粤语是唯一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
⑦粤语在2008年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
(1)如果要给“粤语”下一个定义,上述七个句子中只有四句的内容是必需的,请找出来并将句子的序号写在下面的表格中。(4分)
(2)请根据你所选出的四个句子,以下定义的形式给“粤语”下一个定义。(2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既窈窕以寻壑,_____________。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文中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3.根据文意分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④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0届语文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0届语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