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湖南长沙月考一中2022第九次月考语文答案

湖南长沙月考一中2021第九次月考语文答案,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湖南长沙月考一中2021第九次月考语文答案的相关答案解析,查看请添加QQ群:123456789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题文】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则思知止以安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②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③乃瞻衡宇,载欣载奔。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⑤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⑦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⑧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⑩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⑩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⑥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下列选项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舟遥遥轻飏,风飘飘吹衣 [     ] A.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
B.既自以为形役,奚惆怅独悲
C.怀良辰孤往,或植杖耘耔
D.策扶老流憩,时矫首遐观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园日涉以成趣
B.时矫首而遐观
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文段中写归家后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写句子的序号)。这些句子都是_______字的________句。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主要描写什么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本文段划分为3个层次,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采用间接抒情法,抓住“问”的细节和“恨”的心理表现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
B.这两句话暗指归程由水路到陆路的转换。
C.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写陶渊明在归途中因天黑迷了路,向路人打探前面到了什么地方。
D.“问”写人物的言行,“恨”则刻画心理,从两方面表现在归路上的心情。
7.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能说说有关典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选自苏洵《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B. 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帮助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决定    
D. 向使三国各其地/爱:爱惜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实百倍 (其:秦战胜而得到的土地)
B.子孙视不甚惜(之:土地)
C.奉之弥繁,侵愈急(之:赂秦各国)
D.惜用武而不终也(其:赵国)
3.下列句子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暴霜露,斩荆棘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论点,并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分析,巩固论点。
B.第二段从“赂者”入手,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说明以地事秦必然招致灭亡的结局。
C.第三段从“不赂者”入手,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的道理。
D.本文剖析透彻,逻辑性很强。文中还使用形象描写的手法,使得论证鲜明晓畅,生动感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月考一中2021第九次月考语文答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湖南长沙月考一中2022第九次月考语文答案

赞 (1)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