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的相关答案解析,查看请添加QQ群:123456789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关于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号醉翁,是宋代散文的第一位大师,是宋代散文的奠基者。
B.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最杰出的大作家。他对文学的贡献仅在于他所创作的极具汪洋澹泊风格的散文。
C.“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宋代作家,其中曾巩与王安石的散文风格分别是易畅达和雄健峭拔。
D.在古代,散文相对于骈文而言。论说、序言、记志、碑记均属散文的范畴。

【题文】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铿尔(kēng)角徵(jiǎo)
子哭之恸(tòng)荷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和危机
李  翔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在鲁滨孙克罗索扬帆远行之前,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安分守己成为一名中产阶层。 
        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 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在学者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他们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社会维系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 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
        但是与此同时,在三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
        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1.下列有关中产阶层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产阶层是处于中间地位的”, 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上层人物那样心力交瘁。
B.中产阶层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也让他们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
C.中产阶层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D.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因此,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滨孙的父亲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性以劝止儿子出行。
B.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未迎来完全诞生,就已经崩溃。
C.中国年轻人购房购车的行为是其进入中产阶层的显著标志。
D.大前研一的三个问题实际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所陷入的困境。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中,不属于(     )
A.政府当下应该努力挤压房地产和教育费用泡沫,避免中产阶层的消逝。
B.营造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
C.中产阶层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的增长速度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要努力工作
D.总体上要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八     骏   
(明)刘基
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①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之季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士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 选自《郁离子》)
【注】①厖(máng):通“尨”,杂;乱。此指杂色。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企:企及,赶上                    B.齿:谈到,提及
C.阙:通“缺”,补缺                D.右:袒护,偏袒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内厩之马当服戎事,皆饱而骄     B.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C.故冀之北土纯色为上乘           D.内厩先奔,外厩视弗救
如斯,而未尝往也              予更欲一觇北,归求救国之策
19.下列句子中,与“乃参以外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  B.我乘舆之骖服也。
C.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D.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故事富有传奇性。穆天子因为拥有八匹骏马而得以会见西王母和讨伐徐偃王,垂名于世。而夷王之马因为不事戎、养尊处优而在战乱中损失殆尽,致使天下萧条冷落。不同的结局可谓对比鲜明,褒贬尽显。
B.本文以马为议论重点,形象而又深刻。马的优劣以产区分为四类,而天闲之马、内厩之马白白地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却百无一用,而有用之马却遭受不公的待遇,变得灰心懈怠。这种以出生地为选马的标准,荒唐而又愚蠢。
C.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讽刺素材,将严肃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予以揭示。在战事面前,养马人之间互相推诿,夷王在无奈之下只好承诺一视同仁,但养马人争斗不断,各自为政,落得空欢喜一场。这段细节描写可谓丰富、饱满。
D.本文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来寄予深刻的事理,通篇讲的是“马政”,但实际谈的是“人政”。寓言旨在告诫执政者要爱惜人才,不能按其出生地域、地位来区别对待人才,讽刺了元朝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歧视政策。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3分)
(2)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3分)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

赞 (14)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