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高考模拟卷12019

炎德英才大联考高考模拟卷12019,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高考模拟卷12019的相关答案解析,查看请添加QQ群:123456789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八十年代以后,学院派古典主义在美国开始盛行,他的设计受到冷落,昔日芝加哥学派的许多同道也都纷纷急流勇退,转入学院派的阵营。
B.对于音像盗版现象,我们将在这次文化市场整顿中依法处治,那些敢于开顶风船的销售商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C.大约是诗穷而后工的缘故吧,在北宋许多大诗人没有起来以前,这两位诗人成为诗坛的一对执牛耳的人物,号称“苏梅”。
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二桥通航标准为满足万吨级海轮安全航行的要求。

【题文】下面这份请柬在内容和语言方面有不妥之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XXX先生:   
今年高考,本人舍弟荣获全县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为表庆贺,特于8月20日在和谷大酒店宴请宾朋,届时敬请惠顾。
王大敏
2010年8月15日
               ②            ③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8分)
萝卜白菜的意识
董桥
我不懂画艺,却爱看画。少年得环境熏陶,多看国画;稍后受西方人文思潮感染,一度醉心西画;于今中年情怀十分秋,仿佛悟出了疏影横窗的玄机,竟又耽悦浮现传统风骨的国画。既有这份偏爱,照说应该学点画理,看画才可看出真乾坤;但我毕竟疏懒,总觉得心之所爱,何须讲理?于是,我说的传统、风骨,指的也就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的意识了。张大千画过一幅萝卜白菜,题了石涛一首七绝:“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绿缨红头的萝卜、鲜嫩青翠的白菜,此处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配上那首诗,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
再说,山水画中的一山一水大半萦绕故园梦影,难免纠缠几丝有爱有恨的政治联想,这时候,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尘的风骨,只好又向丹青之中去细辨了。黄宾虹一九二四年为陈柱画过一幅山水,陈柱因有绝诗二首作答,其一是:“万壑千峰欲插云,依稀莫辨故山村;斜阳远映红于血,知是江山是血痕?”第二首更说到“神州破碎难回首,只向先生画里看”!陈柱虽然晚节不全,在汪伪政权下当过南京伪中央大学的校长,他到底深明中国艺术的意识和中国画家的气节,诗中不至于辜负黄宾虹画里的寄托。至于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画《井冈山》,用意当然也在于描绘“改变中国命运”的山水景致,笔底的政治意识再清楚不过了。到了打成“黑画家”,饱受迫害,他关在画室里坚持原则写出来的作品,想来又把故国山水纷纷化成胸中丘壑;这些墨痕,一定更见出古典中的今情了。
李可染论山水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的经验,兼且流露画人的怀抱。我每次听画家论画,想到的往往不是画,是人。前几天,关山月趁来港之便,带了几张近作的菲林给我发表。关老写梅,不知颠倒多少人;我读过他的一幅墨梅,大字题了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铁干虬枝,孤标粲粲,真是神品!那时,和他谈起时下画人不知进出传统、终致不能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问题,关老说:有东莞人卖席,顾客嫌席子太短不合身长。席贩说:是给活人睡还是给死人睡?客答曰:当然是给活人睡!席贩说:既是活人,难道不会蜷着身子睡吗?客哑然。席子如此,传统如此;写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万山的一遍红,可以是斜阳,也可以是血痕: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意与识会,萝卜白菜当然不再是萝卜白菜了。
小题1: 文中为什么提及张大千和黄宾虹作画的例子?(4分)
小题2: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席子如此,传统如此;写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4分)
小题3: 根据文意,“萝卜白菜的意识”是指什么?有人认为这个题目起得妙,你认为妙在何处?(4分)
小题4: 李可染论山水画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者说“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就他们关于中国画的看法,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于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林思浩:您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
  北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我也去过我的祖籍地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至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也全都在自己的故乡迷失了。
  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您怎样看待这种关系?
  北岛:我既没有让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想法和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林思浩:您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
  北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一样,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您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您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
  北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时,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分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林思浩: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您这个文字北京城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也就是说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
  北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北京城的结构和汉字的结构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横竖直、封闭性。老北京过去叫四九城,“四”指城墙,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九”为内城的九个城门,与汉字的结构不谋而合。至于全书的篇章铺排,并不是按线性时间展开的,每章都可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和北京的四合院,彼此呼应,在互相勾连拼接中产生更深的意义。(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城门开》是作家北岛的一部新书,作者在这部书中借助文字追溯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
B.现在的北京城变化很大,原有的北京古城即将消失,在一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眼里,北京作为古城只是一个谣传而已。
C.北岛认为,城市与人事存在某种镜像关系,他所描写的大小事件都折射着城市的变迁。
D.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
E.北岛受到汉字结构的启发,在安排《城门开》一书的篇章时,使每章都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
(2)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门开》一书前三篇为什么写光和影、味道和声音这些细微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门开》这本书的写作和编排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高考模拟卷12019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