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指出下列对句中“为”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⑥杀鸡为黍而食之
⑦疱丁为文惠君解牛
⑧今故告之,反怒为!
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
B.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③⑤/②⑧/④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②⑧/④⑦/⑨

【题文】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右图)从中腰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4分)

(1)                                                    
(2)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小题1:既窈窕以寻壑,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2: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                    ,定乎内外之外,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第小题3分)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用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什么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它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他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入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