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五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五,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五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都是文言小说
B.《阿Q正传》《药》《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都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C.欧·亨利和马克·吐温都是美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和莫泊桑一起,被尊称为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D.小说的情节是可以想象和虚构的,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不一定要表现和反映现实,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完全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

【题文】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崇敬生命,但不神化它。                                      
①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
②生命并不神秘,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③然而,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
④基因统一论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   
⑤我们既是基因决定论者,又是基因非决定论者

A.②⑤①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②⑤①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
 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2分)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王安安
回想我的北大时代,开头,应该是一个银灰色的清冷的晨——我在北京初秋清冷的晨中醒来。
  我醒在北大的校园里,这里就是我心中沈从文、郁达夫那些现代作家们曾经关注的地方。我曾那么痴迷钟情的二十年代,曾经在这里释放过青春最靓丽的姿态,有真正的自由和激扬的时代。
  我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很少去想未来的人。因为对于过去,我那样地依赖。回忆——我在这个清冷的早晨发现回忆是一个酒坛子,我们那么多的感动都依赖于这个酒坛子开启的一刹那。
  在我这里,美丽成了一个个的定格,在新的定格产生之前,我只能依赖旧的定格追忆曾经的感动。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近乎极端地活在追忆之中,时常是那样万般无奈地凝视着曾经的种种,就像是手抓不住酒香。
  这是我的局限。而发现这个局限的,正是我已经开始挣脱的动作。
  因为我看到树叶上跳跃的太阳。就是这个早晨,就在我们31楼楼下,那一个瞬间如此美丽,高大的杨树上面全都是太阳。本来是阴冷的银灰的晨,它在树梢绽放笑颜。我发现沉迷于追忆的我忘了寻找新的定格了。
  完成了大三的最后一篇论文,去还书。图书馆面朝东门,直通校外的大街,走出图书馆的那一刻,身边的女伴说,你看,尘世原来就在我们面前不远的地方。那一瞬间我想起第一次站在这里时心中浮现的一句话:北大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也许是我需要的吧,世外桃源也是幸福的,也还能看到人间凡俗的烟火在不远处燃烧。
  我找到了现在时的美丽定格。骑车穿越理科楼群中间的草坪,旷的视野里全是青草的芳香,让我想起在南配殿看的第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岩井俊二把绿色用得那么残忍。
  那部片子让我第一次想到自我意识的问题。青春就是对自己这个人一场巨大的解构,自我就在这种活动中急速膨胀。按严格的医学计算,一个人的青春期应该是从10岁到20岁。在我19岁的那一年,我来到了北大,三年,在一次次的选择、徘徊、挣扎、洗礼中,那个膨胀的自我在渐渐恢复它本来的体积。某个清冷的早晨醒来,当我发现自己不再有那些虚无的故事情结:在我从这个学校这个世外桃源里遥望尘世的一刹那,我知道我的青春期终于临近尾声。我终于明白,年轻的眼睛只有在岁月的洗涤中,才能不再只看到内心深处青涩潮湿的沼泽,而是看到外面,例如,树梢上跳跃的太阳。
  刚上高中时,我说我喜欢新文学时期的作品,高年级的师哥师姐都说,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张爱玲。那天一个中文系的学姐问我,外国的戏剧你看过什么?我说只看过萨特。她马上很共鸣地说,大一的时候喜欢萨特是正常的。后来遇见广告系的学姐叶子,问我喜欢什么电影,我随口说我喜欢张扬的《昨天》,她说,跟我那时候真像。
  其实所有的青春都印证着共性,然而青春之所以为青春,也是因为它们都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个案。所有的青春都不明所以,正因其不明所以,才在历练中发现求索是一件何其必要的事情。
  北大给了我什么?曾经以为,是一种酒神意味的自由不羁,以及将知识变成文化,再将文化变成智慧的能力。我自然地认为北大给了我很多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些答案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证明我的以为都还是片面的。那么北大给我的究竟是什么呢?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伴侣,选择什么样的说辞……一切种种,实际上都在让我追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原来北大并没有给我答案,它给了我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一生。高贵地活着还是卑贱地活着,做古典的人还是做现代的人……我行走在这个淡灰色的校园里,脸上带着哈姆雷特式的思考,固执而天真地维护着我们善良而纯真的理想主义。
  北大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一种格局,一种追问,一种“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力量。
小题1:作者回忆北大的生活时以一个“清冷”的早晨为背景,其用意是什么?(3分)
小题2:“发现这个局限的,正是我已经开始挣脱的动作”一句中的“局限”和“开始挣脱的动作”分别指什么?(3分)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6分)
(1)“回忆是一个酒坛子,我们那么多的感动都依赖于这个酒坛子开启的一刹那。”(3分)
(2)“青春之所以为青春,也是因为它们都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个案。”(3分)
小题4:第7段中,作者对北大这一“世外桃源”的认识有了变化,试分析其前后的不同理解。(4分)
小题5:文章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为题有何妙处?你又是怎么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内涵的?(6分)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 五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