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A.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蒙故业,因遗策
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题文】阅读右下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生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都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则付阙如,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小题1:以下对第三段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外壳。
B.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C.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D.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小题2:对第五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B.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C.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

小题3: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是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 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