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高三语文2,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高三语文2的相关答案解析,查看请关注微信号:趣找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九州 延续 谐奏曲 火山爆发
B.相片 家具 水龙头 青山绿水
C.装订 赔嫁 吊胃口 集腋成裘
D.罪孽 蹊跷 老俩口 如椽大笔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看他那痛苦的样子,真让人看了 。
②现在,国际形势复杂,我们 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些为好。
③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参加
了 仪式。
A.心酸宁可授奖 | B.心酸宁肯受奖 |
C.辛酸宁可受奖 | D.辛酸宁肯授奖 |
小题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
小题2: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小题3: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4: ,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5: ,溪深而鱼肥。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6: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型社会是以学求发展、全民学和终身学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学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赫钦斯对学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型社会》,将“终身学”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和学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型社会》一书中,将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型社会的新认识。
7.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8.不同时期对“学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8年,《学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
D.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赫钦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高三语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