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2020师大附中试卷二

炎德英才大联考2020师大附中试卷二,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2020师大附中试卷二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选出译文正确的一句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再也寻找不到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巷,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过。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刘裕率领的北伐军队,兵强马壮,那气势如同猛虎下山。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谁会问,廉颇死了,我们还能吃饭吗?

【题文】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目前,随着甲流感疫情的变化,重庆市已将 ① 严防死堵 ② 将输入性病例堵在市外 ③ 的防控策略,转变成预防聚集性疫情暴发 ④ 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以减少甲流的危害。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2)________________,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数罟不入湾池,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己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在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亠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荚。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抱有“奇货可居”的态度,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我在上文说过,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这种恋爱是否可能,颇有人置疑,但是历史上有多少著例,凡是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观点看,“自然美”这个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纯自然的美是不存在的。
B.古松、高山、清水等一旦成为欣赏对象,就会因主观色彩而改变了本色。
C.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心灵的产品,与人的情绪等无关。
D.各人的情趣不同,从一样的松、山、水等自然景象上获得的美感并不一样。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人眼底出西施”是因为“情人”已成为恋人的欣赏对象,即使不美也觉得美。
B.只要不带“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看花,花不论是邻家的还是自己的,都是美的。
C.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带有占有欲,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
D.极浓度的初恋者往往胸无纤尘,历史上不乏著例,不应质疑“柏拉图式的恋爱”是否存在。

小题3:根据文意,请概述美感是怎样产生的。(3分)

炎德英才大联考2020师大附中试卷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2020师大附中试卷二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