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第三次月考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第三次月考答案,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第三次月考答案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女神”是他的处女作。他1920年又写著名长诗“凤凰涅槃”。他的著作表现了他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蒋光慈、徐志摩、闻一多、贺敬之、艾青、郭小川都是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家。其中艾青是“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成员。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写成的。
C.当代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人,“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
D.惠特曼是法国杰出的民主诗人,文学批评家。他的诗歌总集《草叶集》先后再版十二次。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        。
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许多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                         !风雨不动安如山。
小题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小题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 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题3: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小题4: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第三次月考答案

赞 (3)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