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0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

5.李贽在《藏书》中列举战国时期齐国灭亡、齐王饿死的事例,他认为此事保全了齐国老百姓的性命,齐王也算是立了大功德了。他还替冯道翻案,认为冯道任职的几十年历经多次皇权的更迭,却使百姓得以保全。这表明李贽A.主张通过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B.强调人的个性应当自由发展C.对统治进行猛烈抨击D.继承发展了前代的民本思想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4.15世纪,在德国的一些城市中,拉丁文法学校才被看作是“学校”,但这些学校无法满足市民对本族语教学的需求,这就导致一些城市出现了德语学校,由于这些学校没有得到教会许可,因此被称为“冒险”的学校,直到17世纪,德语学校才得到地方行政当局的承认,18世纪普鲁士的两位国王为初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威廉一世颁布法今,国家通过提供土地和经费在普鲁士创建乡村学校。腓特烈大帝布法今,规定了强迫入学、统一规定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和教科书,1787年,他还创建了管理和领导普鲁士王国所有学校的“中央管理委员会”,教会不再管理学校事务,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逐渐改交原有纯粹知识传模式的“国民学校”,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劳作学校运动”,德国学校教育开始将培养既有文化又掌专业劳动技能,拥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摘编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德国教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材料一面对社会严重的失序和失范状态,哲人们思考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信家、道家、法家都提出自己的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并极力否定对方的主张,相互间展开争鸣与辩服后来的历史证明,儒、道、法三家的主张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才构成了中国古代比较有效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材料二关于秦的速亡,历史和现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贾谊认为,秦国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谈认为秦“严而少思”,《汉书·艺文志》记载”专任刑法”。姜登峰《秦亡—法家思想不可承受之责的探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时期主要学派的相同点。(4分)(2)儒、道、法三家的主要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3)材料二认为秦的速亡与哪一学派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4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历史试卷0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