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0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

14.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右图所示文物青铜面具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

15.有学者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在提供证据和监督裁判方面的规定均与神明有着千丝万的联系,法典制定者相信祈求于神明的宣誓能够使约束更为有力,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神能洞察人的善恶邪直,神对于邪恶之人深恶痛绝。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C.借助神意维护统治D.强调审判的公平公正

17.人类文明本多样,世界文明皆平等,交流互鉴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公元5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已开始与阿拉伯人通商,从而形成各自对对方形象认识的雏形。艾布阿提凯转述穆罕默德的训示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书籍中,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商人们公正、守信,人们心灵手巧,精于手工艺品。马斯欧迪曾描述“中国国王最注重体察民情和善待士兵”。从第一本记载中国的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成书于851年)一直到阿拉伯地理学走向衰落的13世纪完成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描写从未中断过。伊利汗国时期的历史书、地理书等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不过,他们曾描写中国的鸡比鸵鸟还大,把所见到的一切精美的手工艺品都称为中国产的。——摘编自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相关文献所记述的“中国形象”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出现“中国形象”的原因。(8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12月)历史试卷0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