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9.在汉代思想家刘安等人看来,秦的灭亡是由于秦王朝统治者们“积怨在于民”,奉行了一条“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之饥寒穷匮也”的畸形的政治路线,最终使其彻底陷人“与民为仇”的“绝境”。据此可知,刘安认为秦的灭亡是由于A.大兴土木,国库亏空B.以吏为师,严刑酷法C.暴虐无道,矛盾激化D.灾害频仍,百姓穷困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自17世纪后期以降,财政长期盈余,即使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仍能保持盈亏的大体均衡。甲午战后,清廷开支急剧上涨,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设财政部、会计检察院等,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年,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一时间民心涣散,民变四起。一—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材料二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8.3万亿元,财政支出则从68亿元提高到22.1万亿元。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型财政之后,逐渐演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以2018年为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4.6%、12.3%、10.3%,均超过了10%。财政策在历经长时期的紧缩被动选项之后,自1998年以来逐渐走向主动积极,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
8.魏将东汉年州牧制度定化,州刺史(州牧)正式成为管辖地方的行政官,并且自开始,州刺史多带将军号,“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不带将军号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曹魏的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监察B.助长了地方割据的趋势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推动了短暂统一的出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