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0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

10.唐代科举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重,长期以来以明经出身者,大多只被授予州县职位中较低的官职。唐文宗曾直言不讳地说,明经人仕者“只念经疏,何异鹦鹉能言”。这说明,唐代科举A.仍带有“量能授官”观念B.只对进士出身授予高官C.存在分层分类考试现象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

.清代张履祥在《策乌氏生业》中提出“瘠田十亩自耕”的耕作方案:种桑和种豆各三亩,种竹和种果各二亩。桑、豆、竹、果受气候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绝收的概率比单独种植其中一种作物要低。这一方案反映了当时A.开创了多种农作物同时种植局面B.经济作物种植不断扩大C预防农业种植风险意识已经出现D.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1.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科素养练习(二)历史试卷0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