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HZ)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HZ)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HZ)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7.从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连接上海市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建成开始,外白渡桥成为上海发展历史的见证。下表反映了1889年和1926年外白渡桥过桥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据此可知,近代上海A.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西方殖民统治的烙印凸显C.已摆脱传统等级观念束缚D.社会生活方式日趋近代化
6.西汉初年规定,“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文帝在位时将成边改为三年一次;萧何建未央宫遭到高祖的斥责;文帝想修露台,听说需要百金(一百万钱)便放弃了,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奖励殖,稳固封建政权B.注意节省民力,发展生产C.招抚流民,加强统治力量D.努力废秦苛法,减轻租赋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前期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租庸调制。随着人口增多,可授的田地越来越少,大地主吞并农民田地,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锐减。为保证税收,政府强行“活户”(检查户,清理人丁,勒令回籍),增辟税目,但都没能奏效。建中元年(780年),政府颁行新法: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只保留户税和地税;预算全年开支,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以779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的总数作为户税和地税的总额分摊于各州;依据财产多寡将户分为九等,并依此征收户税;地税按亩征收谷物;户税、地税以每年六月、十一月为期征收;对不定居的商人,按资产的1/30征税,后改为1/10。——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材料二与杨炎同时期的杜佑说:“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两税法实施后,“收入公税,增倍而余。遂令赋有常规,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得生奸,狡滑之氓,皆被其籍”。所以,两税法“诚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但是,宋代郑樵认为,自两税之法行,则赋与田不相系也。况又取大历中一年科率多者,为两税定法,此总无名之暴赋,立为常规也。……建中以来,将五百年,世不乏杨炎,不知所以加于大历中一年之多,数目复几倍乎?鸣呼!后世之为民也,其难为民矣”。—摘编自丁柏传《谈对唐代两税法的再评价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施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税法。(8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HZ)历史试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