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试卷五英语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试卷五英语,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试卷五英语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B.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体,原名“曲子词”。词有调名,词调是用来规定这首词的音律的,每个词调的字数、字声、用韵的位置都有规定。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活动和言论,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听 雨
(唐)李商隐                               (宋)方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小题1】 李诗末句历来被认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赏析其妙处。(3分)
【小题2】 同是听雨,方诗又表现出怎样的意境和韵味?(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小题2: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小题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起初,我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的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10个京剧“样板戏”,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的调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在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台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取材自陈忠实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到村里人看戏的不同场景,说明了不管季节如何变化,秦地百姓看戏的热情都不会减退。
B.在父亲的点拨下,最初对秦腔音乐没有感觉的作者逐渐找到欣赏门径,进而形成自己的戏曲欣赏倾向。
C.作者认为,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后,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因此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D.文中写对秦腔名家演出录音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秦腔的迷恋,也反映出作者与秦地百姓的真挚情意。

E.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因此评论普遍反映其中有秦腔风韵。
小题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3分)
(2)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中“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句话的含意?(4分)
小题3: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结合全文内容,联系你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或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试卷五英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试卷五英语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