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长郡中学2020高三月考试卷四

炎德英才长郡中学2020高三月考试卷四,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长郡中学2020高三月考试卷四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弥望(mí)  点缀(zhuì)  幽僻(pì)
B.倩(qiàn)影  袅娜(nuó)  斑驳(bó)
C.参差(cī)  脉脉(mò)  名曲(qǔ)
D.梵婀玲(fán)  空隙(kòng)  颤动(chàn)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4分)
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将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的是金奖。
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要性和开奖时间。
【小题1】调开奖重要性:                                                   
【小题2】强调开奖时间: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庸》中论道小人没有了“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在孔子看来,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有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的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人道’的大学问,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选自《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天”的认识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人类社会初期的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到后来对天的神秘色彩稍稍有所弱化,我们很能够发现对天的认识的变化的。
B.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是“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发展变化的表象。
C.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而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则是到了商、周时期。
D.对于天的认识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也是他对天理解和体认。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没有从概念上明确提出“天”的概念,他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B.孔子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他否定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C.孔子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之天的概念建立在对天与人的概念的基础上,这恰好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D.“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君子把“知天命”看做应具备的美德,“畏天命”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的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B.孔子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就是在孔子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
C.孔子认为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要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就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
D.《中庸》中论道“畏天命”之心很重要,小人缺失“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

炎德英才长郡中学2020高三月考试卷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长郡中学2020高三月考试卷四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