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2高考模拟卷,2022炎德英才大联考分享整理关于长郡中学2022高考模拟卷的相关试卷和相关答案分析,完整的炎德英才大联考试卷答案请多关注我们!
1、长郡中学2022高考模拟卷
2、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九2022
3、炎德英才2022考前演练五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下面小题。
【1】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A. 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
B. 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
C. 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
D. 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2】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 反对徒手请愿
B. 反对请愿
C. “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D. 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1】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核鉴赏文章修辞手法的能力,也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阅读原文,找到相关句子,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比喻句,原文说的是,“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本体是“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喻体是“煤的形成”,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会有很多次流血斗争,“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历史前进缓慢,对应于“煤的形成”中“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根据这些信息,可知答案应为C项。
【2】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的中心句为“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意思是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人类历史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但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可见,作者认为徒手请愿并不能推进历史前进。即作者并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第2小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
(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有人物、景物描绘之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用较多之处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划分段落层次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能从中明白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长郡中学2022高考模拟卷的部分内容信息了,详细及完整的请多关注我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长郡中学2022高考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