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2021年炎德英才全国卷高三化学

2021年炎德英才全国卷高三化学,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2021年炎德英才全国卷高三化学的相关答案解析,获取方式(用百度搜索:趣找答案)即可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朝初年,有四个文学上有造诣的人,人称“初唐四杰”,他们是王勃、骆宾王、卢照邻和杨炯,其中王勃最为杰出。
B.王勃,字子安,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C.《滕王阁序》是王勃赴交趾探亲,路过南昌遇到当地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时,应邀即兴创作的。
D.《滕王阁序》熔古铸写,写了山川风物,抒发了王勃南游志得意满的愉快心情。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伴随着网线铺进千家万户,在城乡基本上普及电脑了①,地球就像传播学家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一个名     (fù)②其实的地球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立即与世界同步,了解全世界最新信息,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爆炸”来形容,让我们                ③。
【小题1】第①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分)
【小题2】根据拼音在②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小题3】在③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文化符号与文化自觉
文化的创造性、先进性、特殊性,最终都要转变为符号的形式,才得以保存、理解、传播、发展。文化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符号、规则与观念。符号是高度浓缩的文化表征。
一种文化的定型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表征形象逐渐形成、塑造、定型的过程。文化的表征形象是多方面的,研究文化方面的学者们提出了各不同的文化表征形象的分类标准:维科认为古希腊的12个天神,实际上象征着上古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12个阶段;斯宾格勒根据宗教等文化表征,把世界区分为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中国文化(儒家文化)、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文化(印度教)等8种类型;玛格丽特·米德则根据文化传递方式的不同,把文化区分为前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后象征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分类,分别运用了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的定位方法。
文化的典型象征就是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典型表征形象。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文化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创造的,但一种文化现象上升和抽象化为一种文化特有的表征符号,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变革中,经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断选择、淘汰最终定型的。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文化符号一经形成,首先标志着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符号是文化精神的表征。一种文化现象被人们普遍接受为标志性的特征,说明它所代表的事物、人物、事件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被人们普遍认可,从而产生群体的一致性。文化符号就是众多的历史热情中最具代表性的浪花,而其体现出来的是它背后的一个民族的历史物质。孔子只是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但他的思想被后人逐渐认同,上升为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思想。孔子所主张的重家庭的群体主义、重伦理的道德主义、重亲和的民族主义,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传统社会所普遍认同,也为中华民族所认同,也成为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共同心理基础。
其次,文化符号的形成有助于对文化自身特质的文化自觉过程,也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文化符号就是文化自觉的符号化。凡是没有符号化的文化现象,都是偶然的、分散的、表象化的,不能产生文化的一致性。偶像崇拜与宗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偶像太多,偶像之间太乱,彼此之间缺乏一致性和逻辑性。文化符号是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标志,是文化共同意识的表征。人们可以在文化符号中找到现实中的自我和想像中的自我。李白的浪漫潇洒,杜甫的悲天悯人,岳飞的壮怀激烈,既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他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已经或将要做他们做过的事。他们就是我们的形象,这就是我们认同他们代表我们的原因。
再次,文化符号的形成有助于文化继承与传播。文化符号是浓缩和抽象化了的人们的活动成果,有助于文化继承。教育就是承传文化符号。语言文字,国旗国徽,英雄人物、神话故事、唐诗宋词、礼仪道德、都是符号化了的生活,接受了这一切,也就接受了中华文化。同时,文化的传播是通过文化符号实现的。没有文化的原始民族缺乏文化符号化的充分能力与手段,通过长期耳濡目染,口口相传,也能传承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必须上升到符号层面,才能充分实现。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是通过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产品,通过长城、故宫、大运河这些建筑,通过京剧、功夫、中医这些技艺,通过孔子、孙中山、毛泽东这些人物思想实现的。中国人认识世界,也是通过洋枪洋炮这些科技,通过电影芭蕾这些艺术,通过拿破仑、华盛顿这些人物思想实现的。非符号的文化需要生活体验,符号化的文化易于触类旁通,扩大影响。
(选自邴正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形象与文化符号》,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为高度浓缩文化表征的符号,使文化得以保存、理解、传播、发展。
B.学者们把世界区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8种类型。
C.文化符号是经过民族在长期变革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淘汰,被普遍认同才定型的。
D.文化符号是文化精神的表征,体现着一文化核心价值观,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

E.虽然偶像太多,偶像之间太乱,但偶像崇拜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普遍现象的文化符号。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科运用文化象征方法认为古希腊12个天神象征上古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12个阶段。
B.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为中华民族所认同,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C.李白、杜甫、岳飞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是我们的形象,是现实中与想象中的自我。
D.没有文化的原始民族缺乏文化符号的充分能力与手段,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文化。

小题3:为什么西方可以通过丝绸、长城、京剧、孔子等认识中国?请根据文意分析。(4分)
小题4:韩国“鸟叔”的一曲《江南Style》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模仿热潮,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韩流热潮,助韩国国家品牌排位同比上升2位,成为韩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通俗流行音乐《江南Style》能成为韩国的文化符号?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2021年炎德英才全国卷高三化学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