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届高三月考六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届高三月考六,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收集整理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届高三月考六的相关答案解析,查看请关注微信号:趣找答案
2021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渎  踟蹰  真谛  永葆青春
B.绵亘  饿殍  奚落  浅尝辙止
C.邂逅  眉黛  雾霭  安之若素
D.坍圮  枯槁  红硕  蓊蓊郁郁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句义最贴切的一组是(   ) (2分)
(1)话本以描写精彩动人的情节和塑造        的人物形象见长。
(2)外国有些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      的神威。
(3)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       般的想象的自由。
(4)政府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往往会       
A 栩栩如生 惊世骇俗 天女散花 望梅止渴     B生动活泼 惊世骇俗 五彩缤纷 饮鸩止渴  
C 生动活泼 惊天动地 天女散花 饮鸩止渴    D 栩栩如生 惊天动地 五彩缤纷 望梅止渴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3)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艺术家的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的显现。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思想、情感态度、意趣和思想,并显现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由此我们可知,审美价值不仅在艺术家一度审美中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对发掘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也具有能动的意义。艺术家把作品生产出来后,作品就具有了潜在的审美价值,但这个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或藏之名山,没有欣赏者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发掘出来。只有当作品与欣赏者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审美关系,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作品才获得了存活的生机,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为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欣赏,那这个作品就获得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有的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雕塑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今天的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欣赏者对于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欣赏者在欣赏中总体现出一定的意愿倾向,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是宽容的、开放的,就愈能充分地发掘出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过于狭隘的,就可能因主观定势而难于发现、甚至诋毁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和深远意义。人们所受的社会影响、文化教育以及人格结构不尽相同,心理结构也就存在差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评价。如果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对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容易得到深刻的发掘。时代的审美倾向对欣赏者的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以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而后代的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很高的评价。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虽是作者创造的,但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创造。
1.下列对“一度审美”“二度审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与欣赏者在二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度审美的产物,它的审美价值具有“潜在性”,只有在二度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
C.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创造的作品,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
D.一度审美和二度审美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审美关系,没有二度审美的参与,艺术作品就缺乏存活的生机。
2.下列材料用来充实本文“二度审美”的论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
A.波兰美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的意蕴是在读者的接受实践中生成的,因而“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新的作品。”
B.鲁迅认为,文学评论“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
C.声乐作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后传达给听众。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歌唱者和不同听众的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
D.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后,联想起《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3.本文关于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阐述,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解析网 » 炎德英才大联考2019届高三月考六

赞 (0)
分享到:更多 ()